关注丨垃圾到底去哪儿了?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全链条揭秘
12月10日,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开展主题为“垃圾去哪儿”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全链条管理工作宣传活动,组织市民对垃圾分类收运、末端处理基地进行参观。带你揭秘深圳垃圾分类末端处理
▲垃圾处理中心
活动采取十区联动方式,南山为主会场,全市其他九区也在辖区同步举行相关活动。活动旨在增加市民对“垃圾去哪里了”的认知,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全民参与率。
专车专运着力解决垃圾分类“前分后混”问题
针对垃圾分流分类,深圳市委托专业收运处理企业实行专车专运、分类处理,着力解决“前端分、后端混”的问题。
全市共有731台各类分类收运车辆,每天分流分类回收达3500吨,有效减轻末端垃圾焚烧、填埋处理压力。
▲织物收运车
为加快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,不断提升末端处理能力。
全市现已建成:
4座大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、21个废旧家具拆解处理厂、3个废旧织物利用处理厂、17个果蔬垃圾处理点、31个绿化垃圾粉碎处理厂(点)等100余处分类处理设施。
初步构建了垃圾分类处理体系,对前端分类形成了有力支撑。
南山建全市首个垃圾分类环境园
2019年,南山区建立全市首个垃圾分类环境园,将年花年桔回植、废旧家具、玻金塑纸、果蔬垃圾、厨余垃圾、废旧电池及灯管分拣六大分流体系纳入一体化处理基地,打造出深圳市首个园林式、花园式一体化的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园。
这一举措,解决了各分流处理末端选址难、过于分散的问题,既有利于垃圾溯源、全链条监管,也有利于对外接待参观和展示,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先进经验。
▲果蔬(厨余)垃圾车
依托南山区垃圾分类环境园为宣传教育体验阵地,积极开展“蒲公英计划”宣教培训活动,截至11月份,环境园共接待各类参观团体112场4550人次。
环境园对垃圾的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。目前,玻金塑纸日处理量达到45吨,厨余垃圾日处理量将达到120吨,到2020年,环境园的日均处理量将超过230吨。
全市3580个住宅推进楼层撤桶
2017年,深圳开始推进分类投放规范化。
2019年,全市3508个住宅小区大力推进楼层撤桶,设置集中分类投放点,开展定时定点督导,目前覆盖率达79%。
目前,南山区共有600个物业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,全区将在12月中旬完成所有楼层撤桶工作,逐步建立”集中投放+定时定点督导“模式,城中村垃圾分类试点创建工作也正在顺利展开。
▲塑料分拣区
1至11月,南山区产生其他生活垃圾处理(焚烧)量641909.73吨,通过九大分流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减量149354.69吨,合计791264.42吨,分类垃圾减量占比达18.87%。
生活垃圾分类是知易行难的“小事”,旷日持久的“长事”、环环相扣的“难事”,不可能一蹴而就,也不会一劳永逸。
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,将共同为深圳垃圾分类事业奉献一份力量。
内容来源:见圳客户端、深圳新闻网记者 钟鸿冰编辑:郑蔚蓝校审:施翔东
页:
[1]